\n
「別開發 app 了,做個公眾號就可以了」佛山微信營銷\n
\n
\n
\n 這是最近我和所有正在創業的朋友說的一句話,app 生態已經趨于飽和,低頻產品已經沒有開發 app 的必要,轉而開發微信公眾號(未來是應用號)將是最佳選擇。
\n
\n
\n
\n 8 年前,當有人跟你說,先開發移動 app,再開發 PC 端,你會覺得那是開玩笑。2 年前,如果有人跟你說,先開發微信公眾號,再開發 app,最后補一個簡單的 PC 端產品,你可能會覺得這又是開玩笑。現在,如果我告訴你,半年后,你真的可以不開發 app 了,這不是在開玩笑。
\n
\n
\n
\n 這篇文章將告訴你兩件事:
\n
\n 1. 為什么只開發微信公眾號是合理的
\n
\n 2. 應用號可能會長什么樣
\n
\n 容我慢慢道來。
\n
\n
\n
\n 1 從一個案例說起
\n
\n 不久前,我和朋友在一個快餐店吃飯,忽然來了一個老外,他跟我的朋友打了個招呼,于是我們就坐下來認識了。這個老外叫 Drew ,中文說得比我的英文流利,他是一個產品經理,當他知道我認識張小龍時,他笑得快合不攏嘴,他說,
\n
\n 我是張小龍粉絲,我覺得微信就是世界,這年頭應該只開發微信公眾號,根本不需要開發 iOS 和 Android 。
\n
\n 他是 「Yoli 口語」的產品負責人,Yoli 口語是一個真人英語教育產品,是一個完全且只基于微信的產品,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微信 app」,和絕大部分的微信公眾號不一樣,Yoli 口語不是一個單純的 HTML 5 應用,而是有一個相當龐大的產品和交互體系。
\n
\n Yoli 口語的產品分兩端:學生端和老師端。
\n
\n 學生端他們采用微信服務號來做,學生可以在 Yoli 口語上購買課程,購買后,Yoli 會用 Uber 的搶單模式,給學生匹配老師:
\n
\n
\n
\n
![]()
\n
\n
\n
\n 然后學生就可以在服務號里與老師進行對話,按照計劃的課程,互動學習和練習英語。
\n
\n 老師端他們采用了企業號,老師可以在企業號搶單、給學生上課等:
\n
\n
\n
\n
![]()
\n
\n
\n
\n 每節課結束時,學生可以對老師進行評價。
\n
\n 從以下這張圖你可以看到,老師端的所有功能都被打包到企業號里。
\n
\n
\n
\n
![]()
\n
\n
\n
\n 簡單繪制其產品架構,是這樣的:
\n
\n
\n
\n
![]()
\n
\n
\n
\n 當然,實際的架構要比上圖復雜得多。
\n
\n 這是我見過功能「最完整」的微信公眾號,而且,Drew 他們沒有開發 iOS 或 Android app 的打算,對于他們的產品團隊來說,他們相信只開發微信公眾號已經足夠了。
\n
\n Yoli 口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就像引語里所說,2 年前,如果有人告訴你,只開發微信公眾號,你肯定覺得不可思議,但現在,微信上已經出現了功能復雜的公眾號,而且應用號也將在不久后發布,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優先或只開發微信公眾號?
\n
\n
\n
\n 2 微信公眾號一定是未來
\n
\n 本文說的微信公眾號更多地是功能性的公眾號,雖然訂閱號也可以對接開發接口,但從產品的角度,未來大多數開發必然是基于服務號,以及即將推出的「應用號」,或許可以統稱為「微信 app」,簡單的定義是:
\n
\n 為滿足用戶某種需求開發的、完全基于微信的消息或網頁應用,入口是公眾號,用戶無需離開微信即可完成所有操作,所有需求都在公眾號里被滿足。
\n
\n 重申一下,這里說的「微信 app」并不是指像「可能吧」公眾號這樣的「自媒體」,而是完整閉環的功能性產品。比如你開發了一個 iOS app,然后你注冊了個訂閱號每天發文章為產品做宣傳,那么,這個訂閱號不能被定義為「微信 app」。
\n
\n 從很多角度考慮,開發微信公眾號都比開發 iOS 和 Android app 要好。
\n
\n
\n
\n 2.1 用戶在哪里,產品就在哪里
\n
\n 如果你是一個銷售鞋子的商人,你的鞋子只適合南方人穿,你應該在南方開店,或在南方人出沒的地方和網站投放廣告。
\n
\n 顧客在哪里,就讓顧客在哪里看到你。
\n
\n 對于絕大多數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他們(我們)大多數時間都花在微信里,比如我,過去 7 天里,有16.6 個小時微信都在前臺工作(iPhone 自帶統計),這意味著我每天有超過 2 小時在微信里度過。
\n
\n 所以,對于絕大多數產品來說,我們的目標用戶同時也是微信用戶,那么,為什么不在微信里開發產品,以讓我們的產品更容易觸及用戶?
\n
\n
\n
\n 2.2 從使用頻度角度開發
\n
\n 打開你的 iPhone,查看手機的電量統計,你會輕易發現,微信占了你電量使用的最大比例。
\n
\n
\n
\n
![]()
\n
\n
\n
\n 通過查看過去 7 天的統計我還發現,在我一共安裝了 218 個 app 的 iPhone 上,過去一周我只用了 28 個,其中有 8 個是系統應用,也就是第三方應用我只打開過 20 個。而耗電量超過 1% 的,只有 10 個。我們假設耗電量超過 1% 的應用就是高頻應用,那么:
\n
\n 一周內我頻繁使用的 app 只有 10 個,只占了我所安裝 app 的 4%。
\n
\n 我相信非 IT 圈的人裝的 app 肯定沒我多,但頻繁使用的 app 也不過是 10 個左右。
\n
\n 這意味著,大多數 app 都被低頻使用,被低頻使用的命運極有可能是「被刪掉」,因為和刪除微信好友不一樣,刪掉一個 app ,真的能節省不少內存。
\n
\n 那么,低頻 app 如何才能避免被刪除?那就盡可能少占用手機空間。
\n
\n 如何可以做到?做成微信公眾號。
\n
\n 用戶在微信里關注一個公眾號,相當于「下載」了一個 app ,但無需等待下載時間,也不占用手機內存。
\n
\n
\n
\n 2.3 從推廣角度考慮
\n
\n 試想這樣的場景:你的產品要進行地推,你在路邊發傳單,是掃碼下載一個 100MB 的 app 路人更可能下載,還是關注一個公眾號?
\n
\n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n
\n 雖然這年頭推廣下載一個 app 或公眾號,成本都很高,但在即將到達用戶的那一瞬間,公眾號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無需下載」無論從何種角度,都讓人減少心理負擔, 反正關注一下不會虧,關注了不喜歡可以立即取關,而下載了一個 app 不喜歡,你會后悔耗費流量和下載時間。
\n
\n
\n
\n
\n 因為朋友圈的存在,用戶使用產品和參與傳播在同一個地方發生,這意味著,使用同樣的營銷方式,用戶參與傳播的轉化率更高,因為傳播的路徑變短了。
\n
\n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微信 app,你除了能給用戶提供功能,還能推送內容,如果你用的是服務號,用戶的微信上還會多出一個未讀標記。這是一種到達率比 app 更高的推送方式 — 因為用戶極有可能關閉 app 的推送,但一般不會關掉微信的推送。
\n
\n
\n
\n 2.5 從開發成本考慮
\n
\n 微信公眾號開發涉及網頁前端和服務器后端,相比起 iOS 和 Android 開發,至少節省了兩個平臺的開發成本,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因為開發這兩個平臺的客戶端,服務器后端的開發幾乎是必須有的,網頁前端可能相對微信公眾號要少一些,但相比之下,這些前端的工作比客戶端的工作量要少很多。
\n
\n 如果你打算做一個產品,并找外包公司開發 app,如果他們建議你先開發微信公眾號,這一定是一家好的外包公司。
\n
\n
\n
\n 2.6 從適配成本考慮
\n
\n 在微信應用里,不管用戶用的是何種手機,獲得的體驗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也能用相對較低的開發成本讓其一致。
\n
\n 如果你是 app 測試人員或產品經理,你肯定會特別討厭 Android,因為 Android 設備數量眾多,不同尺寸、不同性能、不同分辨率為開發和測試帶來極大的工作量。
\n
\n 如果你開發的是一個微信消息應用,微信提供了固定的消息模板,這意味著,不管用戶使用的是什么系統,他們看到的界面是相同的。
\n
\n 如果你開發的是一個網頁應用,你只需要針對不同尺寸的屏幕稍微調整前端代碼,用戶就能獲得統一的體驗。相比起針對不同的安卓設備做調整,前端的調整成本幾乎可以忽略。
\n
\n
\n
\n 2.7 從精益創業的角度考慮
\n
\n 精益創業簡單來說指的是小規模試錯,然后迭代,然后再試錯,再迭代,最后成功。這是現今互聯網創業的基本方法。
\n
\n 基于微信開發產品,更符合精益創業的理念。
\n
\n
\n
\n 省錢
\n
\n 開發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迭代更快
\n
\n 修改無需等待審核,迭代后馬上能看到效果,然后繼續觀察和迭代
\n
\n 創業,拿著一個公眾號去找投資并不會讓人覺得可笑,反之,這是一種更精益的起步。
\n
\n
\n
\n 2.8 Facebook 也證明了這一點
\n
\n 大概兩三年前(具體時間已經記不清),Facebook 將聊天功能單獨剝出來做了 Facebook Messenger,形態就跟微信剛推出時一樣:聊天、群組。
\n
\n 半年前,Facebook 推出了 Messenger Platform ,用中文來說,就是「Facebook 公眾號」。用戶除了可以在 Messenger 里聊天外,還可以關注 CNN 看新聞,可以買鞋:
\n
\n
\n
\n
![]()
\n
\n
\n
\n 如上圖所示,CNN 的機器人(相對于微信公眾號)可以根據我發送的關鍵詞給我推送新聞,我可以從我關注的 Shop Spring 機器人里點菜單,直接去買鞋。
\n
\n 不久前,那個曾經給 TechCrunch 撰稿寫微信如何改變中國互聯網的老外 — Dan Grover — 微信的一名產品經理,跳槽到了 Facebook ,是不是負責 Messenger Platform 我不知道,但可以確定一點是,Facebook 有注意到微信,并試圖從微信身上學會點什么。
\n
\n 所以,Facebook 也在試圖讓第三方在「聊天工具」里為用戶提供服務,而不是單獨開發 app。
\n
\n 這是趨勢。
\n
\n 這一次,中國比美國超前。
\n
\n
\n
\n 3 但是,基于微信開發也有若干問題
\n
\n 相比起開發 iOS 和 Android app,只開發微信公眾號,也會有一些問題。
\n
\n
\n
\n 3.1 純網頁應用效率不夠高
\n
\n 我們不可能只開發一個像 Siri 那樣的「機器人」公眾號,因為這樣的體驗在很多場景下,效率是非常低的。更多的場景,我們是以點擊的方式找到我們想要的功能。
\n
\n 點擊基本上是在網頁上進行的,網頁是用 HTML5 開發的,瀏覽得是否流暢,與網速、頁面內容量都有關系,不像原生應用,除了要加載的內容,其它控件都是本地化的。
\n
\n 更可怕的是,如果沒有網絡,微信公眾號整個就歇菜了,因為它無法離線使用。
\n
\n 從這個角度,原生應用要比微信公眾號好。
\n
\n
\n
\n 3.2 拉新只能靠自己
\n
\n App Store 有編輯推薦機制,也有排行榜,這讓每個 app 除了自身的渠道外,還能獲得額外的推廣入口。Android 也如此,國內各個安卓市場,都設有推廣位。
\n
\n 但微信從來沒有推廣過任何一個公眾號,每個公眾號只能靠自己,平臺不會給你導流量。
\n
\n 哪怕在推出應用號后,短期內微信平臺應該也不會推廣任何第三方應用號。我深信這一點。
\n
\n
\n
\n 3.3 無法獲取用戶資料和好友關系
\n
\n 使用微信登錄,微信給每個產品返回的是用戶的 OpenID、頭像、昵稱、性別、語言、城市,除此之外沒有其它。不像 Facebook ,使用微信登錄,微信不會返回用戶的好友關系。
\n
\n 如果你開發了一個 app ,正在和另一個 app 相互推廣,推廣時,你們可能會交叉查看用戶數據,來制定更好的營銷策略。
\n
\n 但在 2 個不同微信公眾號里,你無法查看關注者的交叉程度。除非這兩個公眾號在同一個開發者帳號之下。因為用戶的 OpenID 對每個公眾號是不一樣的。
\n
\n 諸多的限制會導致你在用戶登錄后,仍然需要開發相關的功能,來收集用戶的資料(比如手機號、郵箱等),以開展更有針對性的營銷和開發功能。
\n
\n
\n
\n 3.4 營銷的限制【佛山微信營銷】
\n
\n 微信封了不少公眾號,被封的公眾號里,被談論最多的一類是「誘導分享」。
\n
\n
\n
\n
![]()
\n
\n
\n
\n 不久前,易到用車的一次營銷就被微信定義為「誘導分享」,遭到封禁。
\n
\n 要在微信平臺里活下來,你必須遵守微信的規則,而「誘導分享」是最讓開發者討厭的規則 — 試問哪個產品不希望用戶多分享?哪個產品不誘導用戶分享給自己的好友呢?
\n
\n 可是,微信并不希望營銷活動拉低了朋友圈的質量。
\n
\n 這需要平衡,但這種平衡非常難,往往讓開發者感到難受,隨之產生抱怨。要么,想方設法在微信的規則里活著,要么,想想別的渠道可以怎么玩。
\n
\n
\n
\n 3.5 入口混合在會話列表
\n
\n 微信服務號的會話和好友的會話一樣,被混合在一個列表里。雖然在「通信錄」里有專門的公眾號入口,但里面的公眾號無法自由排序。
\n
\n 這意味著,用戶并不能像在手機桌面上自由挪動圖標一樣,把常用的放在第一屏,或做分類。
\n
\n 這樣會讓公眾號的留存降低,因為用戶需要通過搜索或一層一層的結構尋找之前關注過的公眾號。
\n
\n
\n
\n 4 網頁應用有沒有可能更快?
\n
\n 從技術角度來說,阻礙更多人「只」開發微信公眾號的原因可能是:
\n
\n
\n
\n HTML5 網頁加載速度慢
\n
\n 無法離線使用
\n
\n 那么,有沒有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n
\n
\n
\n 4.1 Nike 廣告的啟示
\n
\n 里約奧運會第一天,我的朋友圈被 Nike 的這一廣告刷屏了:
\n
\n
\n
\n
![]()
\n
\n
\n
\n 刷屏并不是因為廣告內容,而是它的加載速度,看起來,就像原生的微信功能。
\n
\n 后來,微信官方發文說這是微信的「原生廣告」,加載速度比以往快 10倍。這個倍數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測量的。
\n
\n
\n
\n 這個廣告之所以加載如此迅速,是因為:
\n
\n 最新版的微信 app 里已經集成了顯示這個廣告的控件,也就是說,這個廣告不完全是 HTML5 網頁,有一部分結構是原生在微信客戶端里的。
\n
\n 用戶接收到廣告但未打開時(朋友發給你,或你即將在朋友圈看到),廣告就已經在加載,而不是點擊后才加載。
\n
\n 雖然微信官方并沒有公布「原生廣告」的原理,但基本上上面的猜測八九不離十。
\n
\n
\n
\n 也就是說,網頁應用,也可以加載得像原生 app 那么快。
\n
\n
\n
\n 4.2 Progressive Web App 的啟示
\n
\n 我要開始說一點比社會投資更難懂但有趣的東西了。
\n
\n
\n
\n Google 在非常非常久之前,就致力于推動 web app 發展,它鼓勵開發者開發網頁應用,并提供各種技術和 API 方面的支持。然而,之前的方案并沒有特別推動 web app 發展,直到不久前,Google 推出了 Progressive Web App (PWA) 這個概念。
\n
\n
\n
\n
![]()
\n
\n
\n
\n PWA 是運行在瀏覽器里的應用,這個概念其實是一系列技術的封裝,直接翻譯過來很好理解:漸進式網頁應用。我們不需要理解它背后的技術,只需要理解它能做什么就可以了:
\n
\n
\n
\n 即時加載。加載速度比以往可能不止快 10 倍,即使網速很慢,也能有極高的可靠性。
\n
\n 體驗流暢。操作網頁,就像操作原生 app 那么流暢。
\n
\n 添加到主屏。PWA 可以生成一個圖標,并被添加到主屏。
\n
\n 推送通知。即使關掉瀏覽器,用戶依然能收到 PWA 的推送。
\n
\n 響應式。適配各種屏幕和設備。
\n
\n 安全。所有數據通過 https 傳輸。
\n
\n 漸進式加載。先加載框架,再填充內容。
\n
\n 離線使用。沒有網絡,依然可以使用。
\n
\n 之所以能做到這些,是因為 PWA 得到了瀏覽器支持,最新版的 Chrome, Opera, Firefox 均已支持 PWA,這些瀏覽器提供一系列統一的 API,讓漸進式網頁應用(PWA)得以運行。
\n
\n
\n
\n 用一句話總結:
\n
\n PWA 是網頁應用,但體驗和原生客戶端幾乎一樣。
\n
\n 比較遺憾的是,Safari 還未支持 PWA。
\n
\n
\n
\n 4.3 網頁應用的好時代已經帶來
\n
\n 不管是 Nike 的微信廣告,還是 Google 正在推動的漸進式網頁應用,都在告訴我們:網頁應用可以加載得很快、離線是有可能的、網頁應用是可以與原生客戶端相媲美的,這意味著,微信公眾號的體驗,必將也和原生客戶端越來越相似。
\n
\n 不得不提的是,前面所說的 Nike 廣告,如果你將手機開到飛行模式,再打開這個廣告,廣告一樣能顯示。
\n
\n 或許,微信已經支持與 PWA 類似的技術。
\n
\n
\n
\n 5 應用號會長什么樣子?
\n
\n 微信從宣布即將推出應用號到現在已經差不多一年了,不管從任何渠道,沒有任何外部的人知道應用號將會長什么樣、會為開發者提供什么功能。
\n
\n 在我很厚臉皮跟微信團隊討論 PWA 時,他們回復了我一句:我們會在組件和 web 間取得最佳的平衡,保證應用的一致性和運行效率,又兼顧到開發的方便性。
\n
\n 結合這句話,從開發者的需求,到 PWA 技術的啟示,我們大致可以猜測,微信應用號具有什么樣的功能。
\n
\n
\n
\n 5.1 控件
\n
\n 從加載更快的角度考慮,應用號會為開發者提供一系列統一的控件。
\n
\n 這些控件可能是內嵌到微信里的 HTML 前端控件,也可能是客戶端的原生控件,或者兩者都有。
\n
\n 比如,應用號可能會提供信息列表控件,如果你做的是一個新聞應用號,你只需要對接新聞數據,內容將在原生的控件里呈現。
\n
\n 又比如,你做的是一個購物應用號,你需要做的是開發一個后臺和做好 API 對接,讓商品直接在原生的列表框架里顯示。
\n
\n 開發者可能能對原生控件進行一些自定義,但可能并不能做特別大的改動。
\n
\n
\n
\n 5.2 強大的 API
\n
\n 目前,微信為開發者提供了音頻、分享等 API,從應用號趨近原生 app 的角度考慮,微信可能會為開發者提供更多在線和本地的 API。
\n
\n 比如圖形方面的接口,比如輔助運算,又比如后臺加載。
\n
\n 這些接口會讓應用號的離線運行變得可能。
\n
\n
\n
\n 5.3 原生控件、前端技術、Bot 相結合
\n
\n 前面兩點意味著微信應用號將趨近于原生 app ,擁有更快的加載速度、本地運算能力、離線使用等。開發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官方提供的原生控件。
\n
\n 對于自由度要求較高應用,可能依然需要做大量的前端開發,但結合應用號的 API,這些前端頁面的加載可能依然非常迅速。
\n
\n 包括原有的 Bot 模式(就是你給公眾號發消息,公眾號返回圖文信息),應用號將會是原生控件、前端技術、Bot 相結合。
\n
\n
\n
\n 5.4 應用號互通
\n
\n 應用號與應用號之間,可能會逐漸實現數據互通。
\n
\n 最簡單的,一個應用號可以將內容分享給另一個應用號。類似這樣:
\n
\n
\n
\n
![]()
\n
\n
\n
\n 更深一點,應用號之間可以跳轉。
\n
\n 再深一點,應用號之間可能會共享一個特殊存儲空間,就像 iCloud 那樣,應用號可以集中在這個空間里處理文件。
\n
\n
\n
\n 5.5 更開放的通知系統
\n
\n 目前,利用微信的客服接口,服務號可以向過去 48 小時與服務號之間有互動的關注者推送無數條信息,而要推送給所有人,一個月只能推送 4 次。
\n
\n 一個月 4 次的推送,顯然是不夠的。
\n
\n 或許應用號會降低推送的限制,讓用戶自行選擇接收推送的頻率,而不是統一地限制所有服務號一個月只能推送 4 次 — 就像原生 app 那樣,如果 app 的推送太厲害,用戶可以自行選擇關閉。
\n
\n 如果這樣,微信可能會在客戶端里添加統一的通知管理界面。
\n
\n
\n
\n 5.6 打通桌面端
\n
\n 記得前面提到的 Google 的 PWA ?PWA 是響應式的,這意味著一個應用開發完成后,它可以在手機上,也可以在電腦上運行。
\n
\n 微信有 Windows 版和 Mac 版(雖然萬年不更新)的客戶端,Windows 版客戶端已經集成了訂閱號,用戶可以在電腦上查看訂閱號的文章。
\n
\n
\n
\n
![]()
\n
\n
\n
\n 按此推測,有理由相信,如果微信使用應用號的機制和 PWA 類似,那么微信只需要在桌面客戶端添加入口,應用號就能在桌面端運行。
\n
\n 對于開發者來說,開發一個移動端,「賺了」一個桌面端。
\n
\n
\n
\n 5.7 專門的應用號入口,可以整理歸類
\n
\n 微信可能會專門在客戶端里給應用號提供入口,就像現在的錢包功能:
\n
\n
\n
\n
![]()
\n
\n
\n
\n 用戶可以按自己的偏好分類整理。
\n
\n
\n
\n 5.8 開發者工具
\n
\n 之前微信已經針對服務號為開發者提供了網頁調試工具,針對應用號提供開發者工具可能是早晚的事。
\n
\n
\n
\n 5.9 或許會有用戶好友關系?
\n
\n 或許會逐步開放好友關系,因為 Facebook 開放了好友關系給第三方應用,目前沒有出什么問題,如果騰訊足夠開放的話,有可能會開放用戶好友關系。那時,應用號將會更有意思。
\n
\n
\n
\n 5.10 重申,以上均為猜測
\n
\n 重申一下,我沒有從微信任何員工里獲取任何關于應用號的細節,以上均為猜測。
\n
\n
\n
\n 6 這是新的機會
\n
\n iOS、 Android app 開發成本居高不下,推廣難度巨大,站在精益創業的角度,優先開發微信公眾號是一種合理的選擇。
\n
\n 漸進式網頁應用技術的出現,讓網頁應用與原生應用的體驗越來越接近,web app 也可以快速加載、可以實現離線。
\n
\n 用戶在哪里,產品就應該去哪里開發。用戶在微信里,就應該開發「微信 app」。技術上,我們已經開到了合適的解決方案,剩下的,就是等待應用號的到來了。
\n
\n 在它到來之前,我們依然可以先基于服務號進行開發,我相信微信會提供遷移方案,如果等到應用號推出才著手準備,你可能會錯過新的機會。
\n
\n 或許某一天,互聯網公司的技術團隊里,會專門有一個崗位叫「微信開發工程師」,你信不信?我信。
\n
\n
\n
\n
\n
\n
\n 轉自:網絡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