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如今響應式網站設計已經比較成熟,佛山網絡公司一套整體的設計方案,小到智能手表屏幕,大到電視顯示器,還兼顧更多普遍存在的智能手機、平板以及電腦屏幕。在許多人看來,跨屏幕響應式設計,只是一套內容調整大小就可以適配。
\n
\n 但是實際上,它所牽涉的因素是非常的復雜的。設計師需要通過設計讓內容在不同平臺上體驗最大化,確保讓用戶在任何一個屏幕上看到內容的時候,會覺得這些內容就是為這個平臺設計的,而不是單純的縮放而來。
\n
\n
![]()
\n
\n 這樣的無縫體驗才是跨屏幕設計真正的難點所在。如果想制定一套針對不同設備以及屏幕的設計方案,你需要一套完整的策略。
\n
\n 一、用戶體驗是核心
\n
\n 用戶體驗是無處不在的,但是對于特定產品,最為核心的體驗存在。產品一般都是用來解決用戶面臨的問題,它的這一特質讓產品更加有意義。關鍵詞內容以及關鍵詞功能的組合,一般都是構成產品的核心用戶體驗,假如你并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不妨問問自己:用戶需要完成哪些最為常見重要的任務?找到問題答案以后,你的產品就應當從各方面、渠道,完整全面地支持這些功能,幫助用戶完成這些任務。
\n
\n 二、敲定你的產品所覆蓋的設備類型
\n
\n 現在的移動端設備屏幕尺寸各不相同,單獨為某一個設備設計內容無疑是不經濟的。根據你的產品覆蓋人群、受眾分類、使用場景,綜合考慮你的內容會優先呈現在哪些設備和平臺上,然后有意識地篩選出常見的設備類型:手機、平板、PC端、智能電視、智能手表等。
\n
\n
![]()
\n
\n 不同的設備組合通常是基于不同的場景、需求和服務來構成的,用戶會針對不同的屏幕進行不同模式的交互,甚至處理的內容也會有差異。比如說,在手機上,用戶更加傾向于使用輕量級的任務,并且進行一定量的溝通和交流。在平板上,用戶行為更多集中在內容消費上,并且目前平板的使用量被認為在逐步降低。桌面端依然是用戶完成較為專業、復雜任務的首選平臺,足以應付復雜多樣的內容。了解各種設備類型和使用場景是用來構建用戶體驗的關鍵。
\n
\n 三、針對不同內容來匹配用戶體驗
\n
\n 搞清楚產品本身的核心用戶體驗之后,選取你的用戶群體所使用的硬件設備,這個時候你應該了解每種不同的設備所使用的場景,設備使用的環境和場景是設計的重要依據。
\n
\n 并非所有的內容都符合不同設備的使用場景,比如智能手表就不適合展示大量的文本內容。你的產品所覆蓋的設備組當中,每種設備的使用場景不同,應該匹配的用戶體驗也不一樣。移動端用戶和桌面端用戶的需求就是不同的,場景差異也很大。
\n
\n
![]()
\n
\n 四、優先為最小的屏幕做設計
\n
\n 一直以來,設計師都習慣從最大的屏幕著手設計,最后考慮最小的屏幕上的顯示效果,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設計都是從桌面端開始設計的,通常桌面端的內容和功能更全面。當桌面端的整體設計完成之后,再推進到其他設備端的設計。然而,在進行桌面端設計的時候,我們常常會遭遇“廚房水槽”困境:由于產品通常會牽涉到多個利益相關方,許多多余的功能會被加入進來。而實踐經驗表明,移動端優先的設計往往能夠更好的專注于核心功能,更適合作為產品設計的起點。
\n
\n 當你優先設計最小屏幕所需要的界面的時候,這種局面會強制你從最關鍵最重要的地方開始設計。這也是之前設計圈和產品開發領域一直所強調的“移動端優先”的策略的由來。在此之后,再進行平板、桌面和電視端的設計,就是一個自然的做加法的過程了。
\n
\n 在絕大多數的案例當中,最小屏幕通常是手機屏幕。
\n
\n 五、不要忘記大屏幕
\n
\n 考慮大屏幕上展示內容的獨有情況。每種設備不僅屏幕尺寸有差距,而且使用場景也會造成各種區別。比如電視屏幕雖然比桌面端顯示器更大,但是因為客廳的使用場景,電視屏幕給用戶帶來的是“ 10 英寸屏幕的視覺體驗”,所以它的實際顯示效果,是比PC端尺寸更小的。
\n
\n 六、創造無縫的用戶體驗
\n
\n 跨設備的用戶體驗是接下來許多產品都力圖做到的事情。在手機上保存筆記,能夠在電腦上打開瀏覽,這只是很基礎的工作,相比之下,人們在手機、電腦、電視和智能手表這樣的設備上同步數據,切換場景,同系列APP之間互相操控,這樣的需求更加復雜,場景、交互和體驗所需要的設計要求更高。從一個設備到另外一個設備,用戶是期望同系列產品能夠提供完全無縫的體驗,產品設計師需要對于環境、用戶流程有著極深刻的洞悉和精準的判斷,也對產品功能和易用性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n
\n 想要把夸設備、多屏幕、響應式的產品做好,不管在APP還是網頁上,這都是需要產品設計師、用戶體驗設計師能夠始終將用戶體驗放在首位。不管用戶面對的屏幕是怎樣的,設計師要能過讓用戶時刻感受到產品最核心功能體驗,并且無縫的切換。
\n
\n
\n